2019年10月10日 星期四

歡迎加入我們社團

(這篇在 2017-10-10 貼出,為了讓本文頂置,將時間設為 2019 年)

大家好,我是社團發起人之一,阿原
請先閱讀本頁的訊息,有意願參加本社團者 (將申請校內社群),請填寫問卷
人文、科技,與教育社團,第一次問卷調查

對於已經完成的學生數位筆記與理念,請參考計劃書之附錄
201704-創新教學計畫06-江易原 (PDF 檔)

若有任何問題或建議,請 email 給小弟,將會儘快回覆您。

-------------


預計演講與實作主題
1.  除非另有聲明,否則本系列演講講師所教的軟體或網路資源都是合法免費取得及使用。
2.  實作部份,若能借到電腦教室 (預裝 Win7),就使用電腦,否則請老師們在自己的手機上進行

*下列演講將依照講師與校內同仁適當之時段進行彈性調整









----------------------------------

1.  有關社團名稱

而我們的理想是:
應用簡易的數位技巧、合法免費的數位資源,及新思維,協助學生建立為就業、創業、實踐理想、國外合作等做準備的數位筆記
但這樣理想,不適合當作社團名稱,因此我們選擇簡單的名稱:

人文、科技,與教育

事實上我們要進行的,先讓老師了解,學會數位筆記的技能與觀念,帶回到課堂上應用。我們也希望是個支持與分享的社團,讓老師們之間的經驗交流、解決問題。

2. 社團課程及討論時間 (現場)
a.  社團課程:預計每週一次到數次課程 (內部與外部講師)
b.  討論時間: 在社團課程之餘,我們將以實體或是線上會議之方式,定期進行經驗分享與討論

這部份優先借用電腦教室,若借不到電腦教室,就利用老師們的手機,就像多數課程不是在電腦教室進行,就要善用人手一機的情況。


3.  網路社群討論 (線上,同步與非同步)

a.  成立 Facebook 社團
b.  LINE
c.  其他社交網站或軟體

選擇社交網站將會將會考量到公開與非公開之優缺點,及老師們參加的意願。
同時也會考量討論資料與經驗傳承是否可以長期保存等問題。


4. 與學校計劃搭配的部份
預計每學院一到數個教師,將進行

a.  數位筆記實作:學習數位筆記的概念與技能,並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實作。

b.  收集開放式課程:依照自己的興趣、專長或教學課程,整理線上同領域的開放式課程 (將嘗試申請教務處的補助)。
簡單來說,課堂上利用現成沒有版權疑慮的開放式課程,將有效節省教師的備課時間,增加教材的多樣性,因為沒有版權疑慮 (例如多數開放式課程採用創用 CC 的授權,給使用者很大的使用空間,甚至部份教材不限制商業用途,可以修改等)。
再者,別人已經完成的教材,使用自由授權公開在網路上,何必自己重新製作一次相同的教材呢? 就可以把時間用在闡釋教材的內容或是創作沒有人製作的教材,對教育才有意義。


--------------------------------------------



---------------------------------------


Q&A

Q: 我的電腦技術很差,我連如何讀取 QR code 都不會,可以加入社團嗎?

A: 非常歡迎,講師們背景很廣,並非每個都是資訊科班出身,但是他們都有不錯的資訊能力。他們將會分享自己領域看到的數位情況,並建議我們在教學上可以參考的觀念。講師們都很 nice,無論是基本技能的問題,例如如何讀取 QR code? 如何讀取另一種 Office 的 ODT 檔案? 我該怎麼把檔案放到雲端硬碟給學生下載等技術面的問題,或是著作權的問題,
還是對 21世紀對教育的理念這樣的大範圍,都可以跟講師討論。

Q: 我不會寫網頁,更不會架站,可以加入嗎?
A: 非常歡迎。
我們社團的目標是了解數位筆記的概念,而網頁技能是工具,用來輔助達到目標。所以不要把目標跟工具搞混了。您的專業背景與教學成果,更需要數位工具來讓別人看見,內容才是重點。

基本上,會使用 Office 的文書軟體,就可以利用 Wordpress 或是 google blogger,或是現在很多現成的快速網頁服務,如 Wix 等,來編輯網頁。我們是入門等級不用擔心,重點是呈現學生的學習成果,不是要架設網路商店賣東西。當然若您是資訊背景,或是高手,您就自行決定適當的方式。


Q: 我有心,也很認真學,但是有先天的困難,不敢帶學生實作,該怎麼辦? 
A: 除了每週的聚會見面討論,我們預計設立討論區網頁,可以上去討論及討救兵。這是學校鼓勵我們發起的社團,無論有沒有經費支援,我們希望可以長期經營下去。


Q: 會教 LAMP 架站嗎? 還是 PHP, Moodles?  要用 Linux 還是 Google 免費的模擬器?
A:會問這問題的都有相當的實力,沒有電腦技能的問題。請您放輕鬆來聽不同領域的專家分享其觀念。也歡迎演講後跟講師們交流。